界面新闻记者|实习记者王鹏凯黄月Kaiyun体育官方入口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外洋念念想界、文艺圈、出书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咱们热心鲍勃·迪伦深度参与列传片《无名小辈》制作、辩论发现电影夷戮本色增多激勉健康问题、鲁西迪《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返印度书店。
01鲍勃·迪伦深度参与列传片《无名小辈》制作
“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鲍勃·迪伦列传片《无名小辈》(ACompleteUnknown)正在北好意思热映。跟着更多访谈材料的败露,东谈主们诧异地发现,这位好意思国传奇民谣歌手、诺贝尔体裁奖得主其实深远地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历程。
在采纳《生意内幕》(BusinessInsider)采访时,影片导演詹姆斯·曼高德露出,迪伦不仅花技术阅读了脚本,还给他提供了札记和好多想法,以及“影片歌曲的可提高之处”。当被问及迪伦是否会看这部电影时,曼高德暗示:“锻真金不怕火说,我也不知谈。我清楚他的为难,我是否会想看一部电影,其中某个东谈主献技我,并献技我性掷中的蹙迫时刻,这会让东谈主感到惬心依然奇怪?”
《无名小辈》电影海报
同期,影片的制片东谈主彼得·詹森(PeterJaysen)近期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谈到,迪伦致使与曼高德全部围读脚本。“他(迪伦)和曼高德有过屡次会面,有一次他们坐在那儿把通盘脚本高声读了一遍,曼高德考究读统统的变装台词和舞台指令,而迪伦只朗诵他我方的台词。”詹森补充说谈,“通盘历程中,迪伦都坐在那儿,在脚本上写札记,与曼高德的终末一次会面遗弃时,他在脚本上签名,并说,‘愿天主保佑’(GowithGod)。”
客岁七月曼高德采纳《滚石》杂志采访,论说了这部电影与迪伦本东谈主的联结缘故。他从未计算过与迪伦碰头,是迪伦在读完脚本后主动建议的会面。他回忆起与迪伦的初度会面,迪伦问他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他回复:“它是对于一个东谈主在明尼苏达感到窒息(chokingtodeath),于是离开统统家东谈主和一又友,到一个全新的场所重新塑造我方,结交新一又友,迷惑新家庭,获取深广告成,又运转感到窒息,并再次逃离。”迪伦听完后浅笑着说:“我心爱这个。”
2011年,鲍勃·迪伦在上海献技(图片着手:视觉中国)
对于两东谈主会面的具体本色,以及那份带有迪伦能干的脚本,导演曼高德弥远守口如瓶。片中饰演迪伦的查拉梅曾告诉媒体:“我求他(曼高德)让我看一下,但他从来不会给我。”
围绕影片细节的着实性有好多盘考,迪伦本东谈主的参与更是隆起了这一问题。他向来反感所谓的“迪伦学家”对我方的生平进行事无巨细的考证,并乐于蒙眬和歪曲事实,他的回忆录《纪年史》便是部分虚拟的,他此前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联结记录片《滚雷巡演》时也加入了虚拟元素。因此有东谈主开打趣说:“既然咱们知谈迪伦在某种进度上顺利参与其中,咱们就知谈这部电影不成能那么着实。”事实也如实如斯,据露出,迪伦坚合手在影片中加入了至少一个皆备虚拟的情节,具体是哪处情节,相似被曼高德严格守秘。
《无名小辈》改编自好意思国音乐东谈主埃利加·沃尔德的《迪伦要插电》(DylanGoesElectric)一书,影片聚焦于迪伦1961-1965年的早期履历,论说了迪伦从家乡明尼苏达抵达纽约,在民谣界崭露头角,以及他在1965年登上新港音乐节,备受争议地背起电吉他献技,自此改造流行乐史。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名取自迪伦的经典名曲《像一颗滚石》(LikeaRollingStone),这一表述也呼应了迪伦早年的飘浮履历,乐评东谈主马世芳这么分析:“‘滚石’出咫尺蓝调、乡山歌谣里,险些都和流连漂浪的意象邻接,迪伦唱的亦然这层意旨真义——石头若无外力鼓动,是不会滚的。环境变动让它不得不滚,况且若何滚、滚到哪都不是我方不错决定。既然东谈主生注定漂浪,大要改造的就惟有主不雅意志了。”
02辩论发现电影夷戮本色增多激勉健康问题
日前,好意思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辩论发现,在昔时50年里,电影中筹备谋杀或杀害的本色发生着虽小但显赫的增长,辩论东谈主员以为,这标明电影中的暴力步履正在增多,这一趋势可能会给成东谈主和儿童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在昔时,银幕中的暴力是否会对不雅众产生影响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辩论因循暴力会扩散传导的不雅点,以为年青东谈主在不雅看电视和游戏中的暴力本色后会变得更具抨击性,搏斗此类序论的儿童则会变得愈加反社会,热枕愈加晦气。但也有辩论者指出,暴力步履与暴力游戏之间的任何正干系筹备都是一丁点儿的,信得过决定推行抨击步履的是不雅众自身已有的暴力倾向。
针对这一争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团队使用字幕网站OpenSubtitles.org上的数据,对1970-2020年间制作的166,534部英语电影的对话本色进行分析辩论。后果自大,接近7%的电影对话包含以kill(杀害)或murder(谋杀)为词根的动词。这仅仅一个极为保守的估算,因为辩论团队摒除了这些动词用于疑问句、含糊句或被迫语态的情况,同期他们也莫得纳入其它与暴力干系的动词,举例shoot(射击)或stab(刺、捅)。
1996年电影《冰血暴》剧照(图片着手:豆瓣)
该团队随后计较了每部电影包含以上词根的动词占比,并取每年的平均值,发现尽管这些谋杀式动词在电影中的出现比例随技术波动,但总体上呈现平定增长的趋势——男女变装都是如斯。1970年代初期,统统电影类型和变装中出现含kill或murder词根的比例为0.21%,到2020年,这一比例上涨到了0.37%。该团队指出,他们的辩论后果与此前的职责相一致,即自1950年来,热点电影中的枪支暴力步履增多了卓著一倍。
该项辩论的考究东谈主、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训诫布拉德·布什曼(BradBushman)暗示:“令东谈主诧异的是,这种增长不仅发生在犯科类型中——这是不错预想的,因为它们自己便是暴力的——也发生在非犯科类型中。”其中,男性变装在这两类电影中使用谋杀式动词的频率均有所增长,而女性变装的增长只出咫尺非犯科片中。
布什曼对这一后果暗示担忧,“咱们知谈,搏斗暴力序论会带来好多无益影响,它不仅会增多抨击步履,还会使东谈主们对他东谈主的晦气和灾难感到麻痹、鸠拙。”因此,该团队敕令鼓动“有相识消耗(mindfulconsumption)和序论修养”以保护过失群体,尤其是儿童。布什曼说谈:“成年东谈主不错作念出我方的遴荐,但我尤其顾忌儿童被裸露在序论暴力中。”
也有东谈主对这项辩论建议品评主见。英国巴斯念念巴大学训诫彼得·埃切尔斯(PeterEtchells)指出,从统计电影中谋杀式动词的数目——尤其是这种统计皆备短缺此类词语被使用的具体语境——到普通而谈由此激勉的健康问题,这之间存在深广的逻辑逾越,他以为对于此类保护步履应合手更严慎的作风。
03鲁西迪《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返印度书店
据《卫报》报谈,萨尔曼·鲁西迪发表于1988年的代表作《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新被允许在他的老家印度售卖。
这次变化并非出于所谓的言论解放,而是因为干系文献的缺失。这一事件源自2019年印度公民桑迪潘·汗(SandipanKhan)发起的诉讼,他暗示,我方曾试图在书店购买这本演义,但被见告这犀利法的。然而,当他试图寻找筹备入口禁令的陈诉时,却莫得在职何政府网站上看到该陈诉。于是,汗向德里高档法院建议这一问题,质疑入口禁令违宪。该案件被拖延数年——政府试图追查率先的命令文献,但不著告成——最终于2024年11月判决,政府不得不承认入口禁令“无法跟踪,故无法出具”,因此法院“除了推定此类陈诉不存在外别无遴荐”。这意味着,印度对这部演义的入口截止事实上被取消。
《撒旦诗篇》
禁令撤消后,新德里等地的典籍商店纷纷上架《撒旦诗篇》,有司理暗示,尽管售价较为腾贵(1999卢比,约170东谈主民币),但书的销量非常好,很快就售罄了。部分读者对这本书的声誉暗示兴趣,纷纷遴荐购买,其中又名学生暗示:“在书店看到它总嗅觉很不着实,就像看到你出身以来一直外传的独角兽。”
鲁西迪这部玄幻推行目的演义自出书以来就饱受争议,由于其灵感来自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涯,它被指摘为亵渎神灵,伊朗最高提示东谈主霍梅尼因此向他发出追杀令。由于在国内激勉骚乱,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也将此书查禁。《撒旦诗篇》这次重新上架彰着也引起了一些穆斯林组织的震怒,他们敕令归附禁令,以为这部演义“侮辱”了伊斯兰信仰,并挟制到一个穆斯林占东谈主口14%的国度的社会协调,“莫得穆斯林大要容忍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这本充满仇恨的书。”
出身于印度的鲁西迪弥远坚称他的演义并不包含任何冒犯或亵渎伊斯兰教的本色,而是对宗教、侨民和身份议题的皆备虚拟的探索。在禁令撤消后,该书的出书商印度企鹅兰登书屋主编玛纳斯·苏布拉马尼亚姆(ManasiSubramaniam)在外交媒体上援用鲁西迪的话:“‘讲话便是勇气:构念念一个想法,说出来Kaiyun体育官方入口,并将它竣事的能力’,终于,萨尔曼·鲁西迪的《撒旦诗篇》被允许在印度销售了。”